首页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大学语文>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真题(三)试卷与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真题(三)试卷与答案

负责老师: 王老师

手机号码:13333709510(微信同号)

扫一扫获得纸质复习资料

试卷预览

1单选题 2分
  • A. 抒情诗
  • B. 农事诗
  • C. 婚恋诗
  • D. 战争诗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答案】B 【应试指导】《七月》是《诗经》中农事诗的代表之作,叙述了西周农民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艰苦生活。

2单选题 2分
  • A. 王维
  • B. .孟浩然
  • C. 杨万里
  • D. 陶渊明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田园诗派开创者,他的诗歌质朴自然,冲和平淡,着力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怡然自 得之乐。

3单选题 2分
  • A. 《国语》
  • B. 《史记》
  • C. 《战国策》
  • D. 《左传》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赵威后问齐使》出自《战国策 ·齐策》。

4单选题 2分
  • A. 《诗经·氓》
  • B. 《陌上桑》
  • C. 《九歌·国殇》
  • D. 《短歌行》(其一)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九歌 · 国殇》取民间“九歌"之祭奠之意,根据民间祭歌加工而成,以哀悼死难的爱国将士追悼 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

5单选题 2分
  • A. 典雅平和
  • B. .清新秀丽
  • C. .幽默机智
  • D. 谨严犀利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答案】A 【应试指导】《谈时间》一文充分体现了梁实秋散文随笔的艺术个性,表现出典雅平和的语言风格

6单选题 2分
  • A. 演绎论证
  • B. 类比论证
  • C. .归纳论证
  • D. .对比论证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演绎论证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 或相近性质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服,比 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7单选题 2分
  • A. .制造一种急剧动荡的气氛
  • B. 设置一个让人表演的舞台
  • C. 展现一幅人物活动的背景
  • D. .烘托主人公的艰难处境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断魂枪》开头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烘托了主人公在时代 更迭中无力把握个人命运,只得随波逐流的艰难处境;二是突出沙子龙的悲剧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8单选题 2分
  • A. .春节
  • B. .除夕
  • C. .中秋节
  • D. 元宵节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此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由南宋都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追忆当年在北宋都城汴京过元宵 节时的情景,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

9单选题 2分
  • A. 闻一多、徐志摩、郁达夫
  • B. .郁达夫、郭沫若、徐志摩
  • C. 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
  • D. 徐志摩、闻一多、谢婉莹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答案】B 【应试指导】徐志摩、闻一多属“新月派”;谢婉莹属“文学研究会”。

10单选题 2分
  • A. .选择的道理
  • B. 立意的道理
  • C. .构思的道理
  • D. 安排的道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兵家有所谓‘常山蛇阵’,它的特点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朱光潜在 《选择与安排》中使用“常山蛇阵”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安排的道理

11单选题 2分
  • A. 济南二安”指易安居士李清照和幼安居士辛弃疾
  • B. 马致远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 C.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
  • D.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有“诗圣”之称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他创作的诗歌和宋词超过 9600 首。

12单选题 2分
  • A. .强调种树要“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 B. .批评他植者违背种树规律
  • C. .赞扬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
  • D. 揭露“长人者好烦其令”的弊政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种树郭橐驼传》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至吏治上去,揭示 了“长人者好烦其令”的弊政。

13单选题 2分
  • A. .诗歌控诉了统治者为了一己之私而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表现了诗人希望和平生活的理想。
  • B. 诗歌运用了夸张、比喻、反衬等手法,生动再现战争的惨烈和楚军将士的大无畏精神。
  • C. 诗歌运用了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在赞颂楚军将士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
  • D. .诗歌运用“兮”字构成诗歌的节奏,具有强烈的咏叹抒情色彩。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答案】A 【应试指导】《国殇》主要是颂扬楚军将士刚毅勇武、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精神,表达了对死难将士 的深沉哀悼和由衷崇敬,并未表现出控诉统治者的意图。故A 项不正确

14单选题 2分
  • A. 《呐喊》《故事新编》《彷徨》
  • B. .《准风月谈》《彷徨》《呐喊》
  • C. 《彷徨》《呐喊》《野草》
  • D. 《彷徨》《朝花夕拾》《呐喊》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答案】A 【应试指导】《准风月谈》是鲁迅的杂文集,《野草》是鲁迅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15单选题 2分
  • A. 刚柔并济
  • B. 不卑不亢
  • C. .机智委婉
  • D. 审时度势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 【应试指导]《齐桓公伐楚》一文,在齐楚这场外交斗争中,齐桓公霸道骄横又善于审时度势,这一雷主形象给 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6单选题 2分
  • A. .沉郁顿挫
  • B. .婉曲朦胧
  • C. .飘逸自然
  • D. .清新淡雅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答案】B 【应试指导】沉郁顿挫为杜甫的诗歌风格;飘逸自然为李白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为王维的诗歌风格;李商隐 的诗歌风格是婉曲朦胧。

17单选题 2分
  • A. 偶然值林叟 值:遇见
  • B. 艰难苦恨繁霜鬓 繁:增多
  • C. 艰难苦恨繁霜鬓 繁:增多
  • D. 大人故嫌迟 故:因此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大人故嫌迟"的“故"意为仍旧

18单选题 2分
  • A.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最后三年迁升为太史令。
  • B.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王无罪岁: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年景不好。
  • C.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答案】A 【应试指导】“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翻译为“(司马谈)去世三年后司马迁任太史今”

19单选题 2分
  • A. 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 B.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 C.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 D.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A项中,“遂霸西戎”的“遂”为“于是"的意思,“遂而鸡豚"的“遂"为“成长"的意思;B项中,“与 吾”的“与”为“和、同”的意思,“与于”的“与”为“参加”的意思;D项中,“当侍东宫"的“当”为“担当”的意思, “坐当陨首”的“当”为“应当”的意思。C 项中的两个“虽”都是“即使"的意思。

20单选题 2分
  • A.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 B.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C. 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 D.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答案】B 【应试指导】B 项中的“其"是语气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阅读 作文

2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22.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题解析:

3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本题解析:

5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设问、用典、比喻。

本题解析:

6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 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
朝廷的愤懑之情。

本题解析:

8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子产在治理政事的时候,常常选择有能力的人而任用他们。
前一个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作代词,代指贤能之人

本题解析:

9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择能而使之(或“知人善任”)。

本题解析:

11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为了以大海的美德来象征人的品德,号召大家做一个“海化”的青年。
托物言志

本题解析:

12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比喻和拟人。

本题解析:

14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一是指自己的报国热情埋藏在心底多年,只有在“五四"以后,它才能像煤“重见天光"一样,得以喷发。二是将 “煤”引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以后,才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题解析:

15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反复(答“呼告"也对)

本题解析:

16 现代文阅读 11分

(三)阅读端木麒良《黎明的眼睛》一文,然后回答36~38小题。
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 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就这样,春天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
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的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 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 无须开窗子了。
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岩 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个棚。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随着时间流逝,楼层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 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作屋子了
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 新,小燕的飞来……
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的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 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歌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眼睛。在今后的日 子里,窗子的变化会更加多种多样。
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上装有 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又不易得到的 芳香和养分……
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到外边,但是悦耳 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 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36.作者为什么把“窗子”比作“黎明的眼睛”?除此之外,文中还运用了哪些关于“窗子”的比喻?
(4 分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因为“窗子”能反映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自然和社会的纽带”"文明的眼睛"

本题解析:

17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以窗子的发展变化过程为线索(或“以时间为线索”
先写人类过去不懂得开窗,再写窗子成了现代房屋的象征,又写今后窗子将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本题解析:

18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本文介绍窗子发展的历史,具有知识性;赋予窗子以某种比喻象征意义,则使文章具有抒情性。

本题解析:

19 作文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 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以“水"喻 “善”,认为水处恶地而成善,水不争而没有怨尤。
请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善”的话题,自己确立题目和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 少 于800 字 。

本题解析:

客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