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政治>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全真模拟真题(三)试卷与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全真模拟真题(三)试卷与答案

负责老师: 王老师

手机号码:13333709510(微信同号)

扫一扫获得纸质复习资料

试卷预览

1单选题 2分
  • A. 唯心主义
  • B. 唯物主义
  • C. 可知论
  • D. 不可知论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凡是认为思维即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而存在即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是由精神决定的,就是 唯心主义。

2单选题 2分
  • A. 阶级性
  • B. 实践性
  • C. 科学性
  • D. 创新性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

3单选题 2分
  • A. 矛盾
  • B. 存在
  • C. 运动
  • D. 客观实在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单选题 2分
  • A. 意识不具有主观性
  • B. 意识不是人脑独有的
  • C. 意识不具有客观性
  • D. 仅有人脑还不能够产生意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仅有人脑还不能够产生意识。意识不是人脑主观 自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5单选题 2分
  •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前提

6单选题 2分
  • A. 运动和静止的观点
  • B.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D. 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7单选题 2分
  • A.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 B.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具体联系
  • C.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
  • D.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其二,任 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8单选题 2分
  • A.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B. 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 C.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D. 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势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9单选题 2分
  • A. 客观物质性
  • B. 自觉能动性
  • C. 社会历史性
  • D. 普遍存在性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0单选题 2分
  • A.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 B. 生产实践
  • C. 科学实验实践
  • D. 改造自然的实践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1单选题 2分
  • A. .感觉、知觉和概念
  • B. 感觉、知觉和推理
  • C. 概念、判断和推理
  • D. 知觉、判断和推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12单选题 2分
  •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B. 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 C. 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动力的关系问题
  •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3单选题 2分
  • A. 辩证唯物主义
  • B. 唯心主义历史观
  • C. 客观唯心主义
  • D. 历史唯物主义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用社会存在来解释社会意识的观点,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

14单选题 2分
  • A. 人与人的关系
  • B. 人与社会的关系
  •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 D. 人与自我的关系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生产力是在社会生产实践过程中,即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物质力量。

15单选题 2分
  • A. 物质文化
  • B. 意识形态
  • C. 政治制度
  • D. 国家政权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社会意识形态也称思想上层建筑,是整个社会意识的核心。

16单选题 2分
  • A. 生产力
  • B. 先进社会意识
  • C. 阶级斗争
  • D. 人民群众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7单选题 2分
  • A. 实事求是
  • B. 理论联系实际
  • C. 一切从实际出发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18单选题 2分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B. 毛泽东思想
  • C. 邓小平理论
  • D. 科学发展观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 个重大理论成果。

19单选题 2分
  •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 党的领导
  • C. 共同富裕
  • D. 依法治国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0单选题 2分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C.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D.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 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

21单选题 2分
  • A.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 B.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 C. 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2单选题 2分
  • A. 农村根据地
  • B. 武装斗争
  • C. 统一战线
  • D. 党的建设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

23单选题 2分
  •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B. 实现小康社会的梦想
  • C. 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 D. 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习近平深情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 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4单选题 2分
  • A. 改造
  • B. 改革
  • C. 阶级斗争
  • D. 不断革命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邓小平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25单选题 2分
  • A. 目的
  • B. 动力
  • C. 前提
  • D. 关键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26单选题 2分
  • A. 人民当家作主
  • B. 党的领导
  •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 完善法律法规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

27单选题 2分
  •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B.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 C. 共同理想
  •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28单选题 2分
  •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B. 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D.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9单选题 2分
  • A.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 B.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
  • C. 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 D.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建设的关系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 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题干这段话反映的正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30单选题 2分
  • A. 香港问题
  • B. 台湾问题
  • C. 澳门问题
  • D. 香港和澳门问题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应试指导】“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进一步考虑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二、简答题、论述题

1 问答题 10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答:(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 存。矛盾着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和发展,一方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对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这种贯通性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相互渗透,二是包含有相互转化的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本题解析:

2 问答题 10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答:(1)1953年,党中央和毛泽东正式提出并完整表述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互 相联系和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 并举的路线。

本题解析:

3 问答题 10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基础。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本题解析:

4 问答题 10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答:(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 念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新发展环境、新发展条件,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厚植发展优势的重大抉 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 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 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本题解析:

5 问答题 10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答:(1)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 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
(2)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资源 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与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追求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是对我们 党关于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概括、再升华。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态文 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但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 越迫切。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

本题解析:

6 问答题 10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功开辟和坚持的一条 发展民主政治的新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发展方面的重要展开,其基本内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中国国情,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自我完善和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题解析:

客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