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手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 大学语文>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真题(一)试卷与答案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全真模拟真题(一)试卷与答案

负责老师: 王老师

手机号码:13333709510(微信同号)

扫一扫获得纸质复习资料

试卷预览

1单选题 2分
  • A. 李煜
  • B. 柳永
  • C. 李清照
  • D. 辛弃疾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2单选题 2分
  • A. 民贵君轻
  • B. 小国寡民
  • C. 兼爱非攻
  • D. .王道仁政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寡人之于国也》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孟子的王道仁政理 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对立。

3单选题 2分
  • A. .鲁迅、沈雁冰、郁达夫
  • B. 郁达夫、沈雁冰、朱自清
  • C. 鲁迅、郁达夫、冰心
  • D. 沈雁冰、朱自清、冰心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代表作家,排除A、B、C 三项。

4单选题 2分
  • A. 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
  • B. 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 C. 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
  • D. 我爱这土地》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我爱这土地》形式上不刻意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但有其内在的节奏感。

5单选题 2分
  • A. 《饮酒(其八)》
  • B. 《饮酒(其七)》
  • C. 《终南别业
  • D. 《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答案】B 【应试指导】“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出自《饮酒(其七)》,表现了诗人欲借饮酒远离俗世的意原

6单选题 2分
  • A. 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 B. 语言清丽,意蕴隽永
  • C. 将大海想象为“海的女神”,用了拟人手法
  • D. 作者赞美大海的目的是希望我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作者赞美大海的目的是希望我们都做一个“海化"的青年。

7单选题 2分
  • A.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B.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C.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D.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写诗人看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

8单选题 2分
  • A. 莫泊桑《米龙老爹》
  • B. 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 C. 屠格涅夫《门槛》
  • D. 老舍《断魂枪》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门槛》是屠格涅夫的充满象征意蕴的散文诗,如“姑娘跨进了门槛”“傻瓜”“一位圣人"等都具有 象征意义,所以C 项正确。

9单选题 2分
  • A. 顶真
  • B. 双关
  • C. 比兴
  • D. 用典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D

本题解析: 【答案】D (应试指导】《西洲曲》的艺术手法主要有:(1)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2)比兴。(3)双关、隐语。 (4)顶真。

10单选题 2分
  • A. 诗中的“康桥”是作者的故乡
  • B. 诗句清新,音韵和谐
  • C. 全诗抑扬顿挫,柔美悦耳
  • D. 本诗抒发了诗人故地重游的复杂感情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答案】A 【应试指导】诗中的“康桥”是英国的剑桥

11单选题 2分
  • A. 《寡人之于国也》《庄子 ·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 B. 《陈情表》《诗经 ·氓》《郑伯克段于鄢》
  • C. 《郑伯克段于鄢》《庄子 ·秋水》《诗经 ·氓》
  • D. 礼记 · 大同》《寡人之于国也》《庄子 ·秋水》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12单选题 2分
  • A. 儒家
  • B. 农家
  • C. .道家
  • D. 墨家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13单选题 2分
  • A. 《西洲曲》
  • B. 《登高》
  • C. 《终南别业》
  • D. 《安定城楼》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终南别业》表现了诗人隐居山间,物我两忘、物我一体、悠闲自得的心境,是一首表现隐居生活的 诗歌。

14单选题 2分
  • A. 七言律诗
  • B. 七言绝句
  • C. 五言律诗
  • D. .五言绝句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答案】A 【应试指导】《安定城楼》此诗格律严密,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 联,分首联、领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对仗。是一首七言律诗。

15单选题 2分
  • A.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拾遗”
  • B. .他的众多优秀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被称为 “诗史”
  • C. 杜甫的诗歌词采瑰玮绚丽,风格飘逸自然
  • D. 杜甫《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C项“词采瑰玮绚丽,风格飘逸自然”是李白诗歌的特点,杜甫的诗歌格调沉郁顿挫,充满忧国忧 民意识。

16单选题 2分
  • A. 《庄子》
  • B. 《史记》
  • C. 《诗经》
  • D. 战国策》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A

本题解析: 【答案】A 【应试指导】这一句引用的典故出自《庄子 ·秋水》,李商隐以鸡雏自喻,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 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17单选题 2分
  • A. 则移其民于河东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B. [则修文德以来之。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 C.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 D.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答案】B 【应试指导】A 项中,“于河东"的“于"为“到"的意思,“于邦内"的“于”为“在”的意思;C 项中“为家"的“为” 为“成为"的意思,“为之请制"的“为"为“替"的意思;D项中,“无憾"的“无"为“没有"的意思“无意”的“无" 为“不要”的意思。B项中两个“以"都是“用来”的意思。

18单选题 2分
  • A.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君臣相顾:君王和大臣们互相照顾。
  • B. 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
  • C. 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 城陷而虏:城池陷落后他被敌人俘获。
  • D.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不为生事:不是为了生出事情来。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A项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译为;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B 项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译为:先生算 了吧。D项中画横线的句子应译为;不是滋生事端。

19单选题 2分
  • A. 食我农夫 食:把食物给人吃
  • B. .八月载绩 载:开始
  • C. 三之日于耜 于:在
  • D. 田唆至喜至:非常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C

本题解析: 【答案】C 应试指导】C 项中的“于”的含义为“修理”。

20单选题 2分
  • A.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 B.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 C.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 D.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B

本题解析: 答案】B 【应试指导】B 项“无生民心"一句含有使动用法,意为“不要使老百姓产生二心”

阅读 作文

2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以宽养恶,欲擒故纵。
胸有城府,工于心计。

本题解析:

3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以野草的滋长蔓延比喻共叔段势力的扩张
(二)

本题解析:

5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入梦”: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出梦”;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本题解析:

6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题解析:

8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豪气冲天的自负、时运不济的绝望、无力回天的悲怆、儿女情长的留恋。

本题解析:

9 文言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四面楚歌

本题解析:

10 现代文阅读 11分

(一)阅读《故都的秋》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 小 题 。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 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尝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得不多,也不想开出账 来,做一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 来, 总能够看到许多关于秋的歌颂与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 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 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 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 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 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 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 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
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 零头。
30.第一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写出了故都之秋怎样的特点?(4分 )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议论。
故都之秋具有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深味。

本题解析:

11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直抒胸臆。
对故都之秋的热爱和眷恋。

本题解析:

12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排比和比喻。

本题解析:

13 现代文阅读 11分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 读读他们底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 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节要来;但是这种办法 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的水一样,都是无味的东西。阅读使人 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因此,如果一个人写得很少,那末他就必须有很好的 记性;如果他很少与人会谈,那末他就必须有很敏捷的机智;并且假如他读书读得很少的话,那末 他就必须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强不知以为知。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 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的病患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 疗似的。“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诸如此 类。同此,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 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别异同,那末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底著作,因为 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如 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 33.这段文字强调了哪三种治学方法?(4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要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读法。②要把阅读与会谈、笔记相结合。③要把治学与弥补自己的精神缺陷结合 起来

本题解析:

14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①"尝”指的是选读。②“吞下”指的是全读,但不必细心地读。③“咀嚼消化”指不但能全读,而且要精读、
细读

本题解析:

17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诗人用愤怒的笔调揭露当时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通过多方呼唤“咱们的中国"这句话,表达对理想的中国的 追求和赞颂。

本题解析:

18 现代文阅读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①运用隐喻手法,使诗句更加含蓄、形象化。②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强调主题。③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富
有节奏感。

本题解析:

19 作文 11分
查看答案
开始做题

正确答案: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悠悠岁月中,茫茫人海里,有多少人、多少事,常常会令我们或怦然心动,或沉思良久。 请以《不该忘记的》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本题解析:

客服老师